繼烏鎮試水"學院式"養老模式之后,綠城似乎有意將其養老地產下一步發展指向青島。
消息人士透露,綠城近日已在青島即墨圈了1000多畝土地,準備做養老地產。
烏鎮到青島?
據青島業內人士介紹,綠城在青島即墨圈千畝土地,就是最近這段時間的事。
據了解,這片土地位于即墨市藍色硅谷附近,目前尚未有任何開發進展。
"眼下,綠城在青島的開發重心還是在深藍中心這個項目上,即墨這一塊對于他們而言,也只是增加土地儲備而已。去年該區域僅賣掉了2萬平方米的房子,就即墨市的市場情況來看,這個項目在一段時間內根本沒法開。"業內人士如是說。
不過,上述說法并未得到綠城方面的確認。
綠城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采訪時表示,目前尚未收到這方面的消息。
"現階段,公司在養老地產方面的項目主要還是在烏鎮,其他地方暫時沒有,我們一直也在看項目,但未進入具體的實施階段。" 該人士如此表示。
自2012年9月,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公開宣布在桐鄉烏鎮項目中規劃600多畝用于養老地產項目之后,綠城在烏鎮的養老實驗一直備受關注。
"明年差不多這個時候項目就建成了。"今年11月15日,宋衛平在出席某活動時表示,烏鎮項目共占地600畝左右,50萬平方米的社區,其中有100畝的寄宿制學院,可以容納1萬余名老人。
"樓盤產品傾向于舒適型,退休兩口子8000塊錢,住我們園區肯定沒問題。兩老口住90平方米,可以自己做飯,也有食堂,平時可以在學院里學習。"他還介紹,綠城的學院和大學唯一的不同就是有棋牌室,每年會舉辦四次麻將比賽和橋牌比賽。而以后這個學院的學員要普及到農村五保戶。
綠城在烏鎮的嘗試被宋衛平稱為"學院式"的養老模式,即以大學的組織形態、學分的形式、杭師大研究老年人的課程體系來做管理,讓老年人重回學校的環境,解決目前養老中的很多問題。
"頤、樂、學,還得加一個‘老有所為’。"宋衛平透露,綠城有可能會為此成立一個名為"老有所為"的公司。
養老地產與轉型
經過2012年的"生存危機",宋衛平有意讓綠城轉向綜合開發,而發展重點布局則放在養老地產上。
綠城集團執行總經理傅林江亦曾公開表示,綠城未來將告別純高端地產的發展模式,積極向養老、旅游等多元化模式轉型。
事實上,外界對于綠城如此看重養老地產背后的原因一直充滿好奇。
近日,宋衛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,"我進入這個行業有兩個原因:一方面覺得要善待老人,另一方面自己實際觀察到老人有這方面的需求。"
據他介紹,在觀察綠城所建樓盤之后,宋衛平發現,使用小區時間最長,同時也是最依戀小區的人就是老人。
"孩子們要上學,中年人在外忙事業,只有老年人留在了住房里。這些老人中,部分本來就住在城里,從其他住宅區搬過來,還有一部分是從外地甚至是農村過來的。他們有些人能適應這里的生活,有些則不能適應。我一直在想,如何讓老年人適應城市生活?"宋衛平如是說。
不過,在分析師看來,綠城將養老地產視為未來轉型的一個方向,原因并非這么簡單。
"在經歷2012年生存危機之后,綠城一直想轉型輕資產模式,以前那種拼命拿地、利用高杠桿去追求增長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被該公司認同,因為這樣又會將負債率提上去。"該分析人士續稱,通過養老地產的概念去開發,能夠為其低成本拿地創造條件。
實際上,宋衛平亦于日前表示,希望浙江政府以成本價為綠城提供土地。
"綠城能夠解決資金問題,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以成本價提供土地。"宋衛平還表示,建議浙江政府做一個養老產業規劃,養老地產由綠城帶頭。希望以后每個地級市都有類似烏鎮項目的學院,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綠城。
不過,在研究人士看來,綠城會增加他們在養老地產、旅游地產等方面的投入比重,但若談及轉型、大規模的去做仍不太可能。
"在與分析師溝通的過程中,綠城方面也只是說在這方面是一個嘗試。我覺得,綠城也不太會大規模的去做養老地產,而是可能在他們高端的物業之中增加養老地產的面積。"
該研究人士表示,未來,養老地產的確存在廣大的發展空間。
"經過走訪之后,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開發商都有比較好的模式,但卻存在一個現實的問題:養老地產的商業模式復制性比較差。"
他進一步解釋稱,因為養老是一個更加區域性的問題,每個地方的財政、社保、老人的情況等千差萬別,所以不同地方的產品支持也必然是不同的。
"當然,項目層面確實不缺乏成功的項目,但談及能否復制,這無疑是一個問題。"該人士續稱,目前階段,綠城的養老地產主要還是為住宅地產服務。對于國內眾多開發商來說,養老地產如要成為一個重要的盈利增長點,估計得等到80后退休。
作者:李雯露